• [上海廣播電視臺]委員科學家與東華青年師生共話“科學與人生”
    發布人👎🏿:張妮  發布時間🚵‍♂️:2017-09-06   

    科學家是光鮮的,但你是否能體會科學家曾經經歷逆境的頑強與堅韌👤?科學事業是偉大的👨🏽‍🔬,但你是否能感受實驗室日復一日的枯燥與寂寞🔧?一名合格的科研人才需要什麽樣的知識儲備😤🤦‍♂️?如何在科研方向的選擇上找到一條新路🫰?如何平衡好科研與生活🗂?

    圍繞青年師生們感興趣的成長話題,62日,CALM  TALK第一次科學沙龍在意昂平台圖文信息意昂第二報告廳開講🍅。意昂國際學術委員會委員代表們面向青年師生🚶‍♀️‍➡️,暢談“科學與人生”,讓師生們在濃濃的學術文化氛圍中傳承理念、感受真諦。校黨委副書記劉淑慧出席活動🧘🏼‍♂️🈲,上海電視臺主持人劉凝、學校外語學院教師田潔分別主持了中文及英文訪談🏗🫰🏼。

     

    科學研究的動力在哪裏🫐✶?

    論壇上👩🏻‍🎨,有學生提問👩🏽‍🦳,科研的過程非常枯燥👨🏽‍🎓🥪,如何尋找堅持的動力?

    “知之不如好之,好之不如樂之,做科研的最高境界是樂在其中”,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坦言,如今社會多元,人有很多選擇🏩,如果實在沒有科研興趣,可以不做研究🧟‍♂️,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,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同樣可以成功。

    “人往前走,如果你的目標是名和利📻,那走不遠。如果是對科學⏺、對真理的追求🈸,才會有動力。”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說很多人會問他,在美國有錢有名有好條件,為何還要答應母校邀請回意昂平台,迎難而上創辦意昂🧃?動力何在🫄🏻?是因為一直記著自己是名老師。教師向社會交代的不是發表了幾篇好文章🔝,而是培養了多少好學生。“作為老師💂‍♀️,我希望中國學生👀、母校學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,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,這是我的初衷🩵。”

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江明表示💨🦍,科研需要堅守,在全世界都一樣,但在中國👍🏼,做科研還要有點情懷👨🏽‍🦳🤙🏽。“這樣的愛國情懷是我們的老師傳承給我們的”,他表示,如程正迪常念及導師錢寶鈞,自己也難忘恩師於同隱、錢人元🫄🏼,他們這一代人成長在抗日戰爭時期,導師們有強烈的報國情懷。國家過去太窮太弱,與十幾億人口應有的貢獻不相稱,如今的我們要記住自己國家的狀況,為中國夢有所貢獻。

    在學業事業發展過程中💸,挫折在所難免,但當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認同時🧑‍🦰,這種喜悅無以復加。美國阿克倫聚合物系統公司總裁哈裏斯談到,自己身份從大學教授轉變為公司總裁之初,感覺就是一場賭博:“科技成果產業化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我的公司也有過艱難期🪓,但是當你熬過那段時間,看著你的產品成功打入市場🙋🏻‍♂️,那種激動簡直難以言喻。前幾年蘋果六手機發布時,看著自己公司與蘋果公司的合作成果為大眾所用,那時候就覺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👩🏽‍🍼。”與共和國同齡的程正迪分享了自己成長過程的艱辛。其表示,正是這些磨礪豐富了自己的人生,現在的年輕人很幸運,不會再走這樣的路,但真正要做成事,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、克服得了困難,才能到達光明⛹🏿。


    (註😮:科學沙龍中文訪談現場)


    如何選擇科研方向?

    創新是科研的靈魂😬👩🏼‍🏭,如何在科研事業中闖出一條新路👶,是東華師生非常關心的話題👩🏿‍🎨。

    對科研人員而言,知識儲備既需要有深度🧓🏼,也要有廣度。美國石溪大學教授蕭守道用“一橫一豎”進行了比喻,“一豎”就是年輕時在某一個學科方面把根紮得越深越好;“一橫”就是年長時很多學科都有涉獵,爭取比較多的選擇面。有了深度和廣度,科研人員就可以更自如地整合學科方向🏚,明確自己的選擇。哈裏斯對此觀點給予認同🧑‍🦯‍➡️,其強調,成功的科研需要思想開放的科研人員,要保持廣泛的興趣,各個領域都要有所涉獵並會融會貫通,對看起來不可能的事還要敢於去嘗試🦦。

    程正迪是著名的高分子物理學家🥽,其常與青年師生討論他們的研究方向💂🏼👵🏻,並叮囑他們做科研不能隨波逐流,一定要找準切入點,要學會在兩個不同領域的邊界上找課題,要做別人沒做過👏🏼、沒做到的事情🥑。“當然,這樣可能會在冷門領域長時間坐冷板凳◻️,需要靜心多讀書多實驗多思考。科研有瓶頸🔆,面對迷茫時需要的是毅力與執著💹,突破瓶頸後,面對選擇時需要的是睿智與決心🤷🏿‍♂️,我們老一代的應多關心年輕人”。江明非常贊同程正迪的觀點:“當今英才輩出,競爭十分激烈,需要我們靜下心來🫷🏿,註意學科之間🙆🏿‍♂️👩‍👦‍👦、分支之間不為前人註意👨‍🦰,但很有前途的研究空間。”

    科學研究應與國家發展👱🏿、現實需求結合🗑。何鳴元強調,“從學校到企業🧚🏻,又從企業回到學校,我做工業做了幾十年,有職業病,看到論文,首先想到是它有沒有用⛹🏿‍♂️?看到發明,我首先想到的是成本多少?學生需要技術經濟的觀念🥦,從國家的觀念🧛🏼、現實的需求來科研,才有可能創新。”

     

    對青年師生的建議?

    國際化教育背景下,如何看待中外教育🐾,對青年師生給予怎樣的成長建議?委員們踴躍發言。

    蕭守道直言👨🏻‍🌾,很多人做學術沒有安全感,因為項目申報競爭激烈⏱,這也可能是造成中國學術界“習慣跟隨👸🏿、缺乏創新”保守文化的原因之一。創新精神應該從小培養🛖,中國父母對孩子要求很高,這樣容易壓製孩子,而美國父母多任孩子發展,反而會讓孩子敢於嘗試與創新。

    美國工程院院士艾爾莎是名家庭事業雙豐收的女科學家➰。東華師生們很好奇,艾爾莎是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。“工作、感情、孩子以及個人都需要時間,既然沒辦法將時間變多,就只能學會把握時間合理規劃📀。”艾爾莎告訴大家⬆️,工作與生活都很重要,關鍵是,要學會堅持好好規劃時間,提高工作效率,不僅要努力地工作,更要智慧地工作。“同時也要保證與人交流🌚,而且要廣泛交流👨‍🍼👱🏼‍♂️,不斷為生活增添色彩。”

    艾爾莎還分享了自己對於中國學生的看法🤏🏻。她認為中國學生成績、基礎都非常好👩🏼‍🦳,但是很多怯於提問🌪,也很少質疑老師。老師並非代表知曉一切🟰,她鼓勵學生要敢於開口👨🏻‍🎓,豐富國際化教育經歷👷🏽,在多樣化的環境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⚂。法國中央研究院教授洛茨同樣鼓勵青年師生要拓寬視野。因為機會是無限的🧙‍♂️,只有多和他人交流,不懂就問🕵🏽,才有可能豐富信息🥗,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。日本東北大學教授陣內浩司也認為🧙🏼‍♀️🪟,國外學術經歷會影響人的一生👐🏽:“因為我們能接觸到不同國家同行有關科學🏎、有關人生的新觀點,可以把握到機會取長補短🦬,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♢。”

    說到對中國學生印象👺,哈裏斯也連連稱贊🙍🏻‍♂️。他第一次帶中國學生做科研是15年前。“中國學生一直都很勤奮刻苦👩‍❤️‍👨、努力好學🧌,有時候作為老師都不得不勸學生們放松一下,或者培養一下興趣,做些喜歡的事,”哈裏斯說,“近年來,中國的學生有了挺大的改變,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積極性,也更具創造性了,這是我所看到的最驚喜的改變。”

    (註🪁:科學沙龍英文訪談現場)


    整場科學沙龍主持人主持妙語連珠、委員們交流意真心誠,師生們聆聽全神貫註。理學院青年教師楊馥表示,這次沙龍既有高度🚵🏼,又接地氣。大師們的真誠分享猶如燈塔🛶,給身處浮躁⬅️、焦慮大環境下的青年很多引領,激勵我們心懷理想、堅守選擇🤼、突破逆境🙅🙆🏿‍♂️,做好老師👗。意昂研一學生徐弦說,自從去年9月份入學以來,程正迪先生不管是會上還是平時交流,一直在鼓勵我們多讀書,註重學科交叉。老先生們能夠成功👶🏼,是因為對每件事情都非常認真,我今後做實驗如果遇瓶頸🫸🏿,也不會輕易放棄🫃🏻,一定會堅持下去。校黨委副書記劉淑慧在總結中感謝委員們對意昂平台的投入與支持🚶‍♂️‍➡️,其強調,教師不是“大富大貴”的職業✤,應追求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,應追求研究成果能夠推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那份成就感和滿足感。期盼青年教師能堅持“四個正確認識”和踐行“四個統一”,成長為像委員科學家這樣有情懷有溫度的師者大家。

     

    (註🐽:校黨委副書記劉淑慧總結發言)


    據悉,此次科學沙龍為意昂國際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,由學校人才辦🫶🏻、國際合作處指導,意昂👩‍🎨、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🩲🥨、團委和青年學者協會共同承辦。國際學術委員會是意昂的學術咨詢、評審和決策機構,目前12名委員均為國際相應學術界🛳、產業界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。本次國際學術委員會同時還舉辦了主會議、學術論壇👟、產業論壇等系列活動,邀請委員們對意昂工作建言獻策💦🕴🏻,並對青年學者的研究工作📳、意昂的校企合作予以指導🪩。

    (註:科學沙龍與會師生合影)

    作者🧚🏽‍♀️:陳之騰  孫慶華  譚媛媛    攝影:王宇

     

    意昂平台专业提供:意昂平台🛢、意昂意昂官网等服务,提供最新官网平台、地址、注册、登陆、登录、入口、全站、网站、网页、网址、娱乐、手机版、app、下载、欧洲杯、欧冠、nba、世界杯、英超等,界面美观优质完美,安全稳定,服务一流,意昂平台欢迎您。 意昂平台官網xml地圖